●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距离低空经济时代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
近日,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对此,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尽管已经诞生首张OC认证,但是距离真正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商业化运营(O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才能实现常态化运营。“现有的OC虽然可以商业载人,却只能从A点起飞,在空中溜达一圈必须回到A点。”
罗军表示,由于低空经济是未来经济、耐心经济,国外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对低空经济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距离低空经济时代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我们才能在特大中心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体验到空中的士和无人机物流快递等常态化的低空经济商业模式,当前在推进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掌握低空经济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推进。”
面对“5G-A搭建的智能网联平台能够解决千米以下低空的通信需求”,罗军表示,5G-A只能解决120米左右空域的通信问题,而且还可能有信号延迟和盲区的情况。尽管有建议500米距离建设一座基站,通过高密度的地面发射塔,可以解决300米真高空域的通信。但是,整体来看,5G-A无法满足千米以下空域通信问题,最佳解决办法可能还是采用传统民航使用的无线电频率专用频段来解决。
罗军表示,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确保绝对安全,总体来看,空中安全明显优于汽车安全。空中安全包括飞行器安全、运行安全、乘客安全、数据安全等。“我们在推进低空经济过程中,将优先开展无人机常态化的物流快递等业务,并逐步推进eVTOL载人业务。任何安全都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积淀经验,掌握规律,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标准。”
据悉,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期间,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携会员企业将在北京权威发布《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和《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展望报告》,并启动低空交通一张网生态合作伙伴计划和百所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共建项目。(中国证券网)
●吕本富:逆向创新找商业闭环 最重要解决应用场景;史艺: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演进与实践案例
活动期间,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吕本富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是当前的新质生产力,大湾区有最好的制造业、最多的人群、经济也比较发达,是发展低空经济最好的沃土。
不过,吕本富认为,低空经济涉及诸多领域,包括技术、安全、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问题,比如CBD与郊区的基础设施显然不同,基准不一样,决定了运营规则也不同,因此从技术设备、运行规则、基础设施到运营模式,低空经济面临的挑战还很大。
吕本富表示,对不同的场景要有不同的产品设备,现在虽然许多厂商在做不同的飞行器产品,包括eVTOL、飞行汽车以及其他各种无人机产品,但未来主流的经营模式现在还没有固定。
“低空经济现在的运营模式无非两种,一是提供情绪价值的运营模式,比如到空中玩一圈收费,或者炫耀一下,但这种模式不能做成大产业,达不到万亿级产能的想象。二是to B、to G的服务模式,比如在农业、救援等场景上运营,由企业或政府买单,但也不可持续。所以必须找到商业闭环,找到能靠市场推动的模式才行。”吕本富认为,低空经济现在有许多政策支持,但如果一直形成不了商业闭环,依然没有价值,必须要寻找到能在商业上形成闭环的模式,这是所有企业和创业者马上要干的事情。
“任何一个技术,不是这个技术有多好,也不是这个技术有多先进,最主要的是要找到适合技术的场景。”吕本富认为,低空经济的商业闭环要逆向创新,根据场景来决定规则,根据规则来修基础设施,根据基础设施再匹配相应的产品。
“低空经济最重要的是解决场景。比如在广州上班通勤时间一个半小时,要提供有低峰期的方案,让每个人的通勤时间减少半小时,这就是场景。根据这样的场景,找相应的运营模式、基础设施、运营规则,再反过来匹配相应的运营产品,这是合适的。现在的飞行汽车,市场吹风价一百多万元,但解决不了老百姓的日常通勤问题,未来低空飞行的出行价格最多比日常通勤出行方式价格贵20%以内较为合适。这就叫寻找商业闭环的逆向创新。”吕本富认为,“在时间相应缩短的情况下,价格略微贵一些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超过30%以后,老百姓难以接受。比如节省20分钟通勤时间,价格贵10%,大家是可以接受的。”
吕本富认为,广东不缺乏敢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尤其是广州,积累的人才资源也很多。未来十年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就在于要撒科技创新产业的“种子”,低空经济正是这样的“种子”。(南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