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65-6231
+86-025-84588073
万亿蛋糕怎么切?看懂各地方都在搞的新基建,20分钟拆解低空产业链!机场、电子围栏、通信设施一口气搞清楚!
飞狸AI自动识别的视频解说:
我们平时看一些博主在海外旅行的视频,他们在不同的岛国之间辗转的时候,经常会选择小飞机这种交通方式。这些地方的机场非常的小,一个机场可能就只有这么两三架飞机,每次只能载几个人。他们这个机场的条件啊,也很简陋,感觉就跟我们县城里面那种汽车客运站差不多。他们的管理方式呢,也是相当的随意,没有固定的航班,人齐了就走,甚至呢,有的地方机票还是手写的,像这种零零散散的小机场,专门用于低空中短途通勤的,就叫做通航机场。
这些国家岛与岛之间,因为陆地上的交通并不方便,所以说飞机成为了一种快捷的交通方式。同时呢,这些地方又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50来个人,这点流量根本支撑不起大型的机场,所以说,通航机场和小飞机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修建这样的通航机场,尤其是在地面交通不太方便的地区,构建一张低空交通网就可以大幅的提升通行效率。诶,那说到这个地形复杂,陆路交通又不是很方便的城市,你首先会想到谁呢。
对了,重。重庆,重庆的地面交通有多抽象,应该是不用我来多说了吧。大伙儿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复杂的地形,你开车去可能会很头疼,但是如果改用飞的这个交通效率增加了,可能不只是一点儿半点儿。所以说,2024年重庆推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行动方案,到2027年要新建多个通航机场,以及200个以上的临时起降点,实现低空飞行的县县通甚至是乡乡通。当然,不只是重庆,全国20多个省市都陆续发布了低空基建的方案。以2027年为节点,要形成通航产业的基础支撑体系。
我们可想而知啊,接下来这两年将会是低空产业的基建大年。围绕着修建机场以及低空的配套设施,很多行业的景气度将会大大的提高。哈喽大家好,我是摸鱼。上期视频我给大家拆解了低空飞行器的产业链,分析了随着飞行汽车的量产,哪些产业会迎来爆发。那么本期视频我们接着来讲低空基建的产业链,我会用20分钟简单清晰的帮你梳理在未来两年内,哪些环节可以在低空这轮风口中受益。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还请点赞投币支持一下,我们现在开始吧。
当然啊,这个低空的基建,它其实远远不止于修一个机场这么简单的。我们打开低空的产业链图谱,可以发现它相当的复杂,涉及到地面设施、空中设施、数据网络、交通管制、应急救援还有设施维护等等等等的,但是不用慌啊,大伙儿忘掉这个图,跟着我的思路走,就可以最简单清晰的搞懂这条产业链。我们把低空类比于船运,大伙儿可以脑补一下。如果我们想要开辟一条船运运河的路线,需要哪些基础设施呢?首先,我们需要码头,对吧?码头是一个一个船运的节点,而大一点的码头呢,其实就是港口,它就是交通的枢纽。
那么,低空的航线也是一样的啊。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公共机场,他们就类似于船运的港口,同时呢,有分散在城市各处的一些临时起降点。他们就好比船舶停靠的码头。那第二个设施呢,是运河。你想啊,你要有路才能走吧。所以说,水路就需要开凿运河。同样的,在地面上呢,需要修建高速公路。那空中怎么办呢?同样不是乱飞的,需要在空运中画出航线,只是说这个航线它可能不是实体的,而是用。信号和数字化手段来划出边界,分出层次。第三个是通信设施,比如说在开船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前面的水情天气怎么样,方不方便今天开船。
那开船以后呢,需要知道前面有没有暗礁,我们需要灯塔导航来寻找方向。那么低空也是类似的,我们需要知道天气的情况,需要有高精度的导航系统以及低延迟的通信系统,并且呢,在地面上和水上啊都是有交通规则的。比如说要有红绿灯监控测速等等设施来方便交通的管理和指挥调度。而低空也要利用通信设施,需要在这条航线上建立对应的空中交管系统。那么这一整套通信的设施,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空管信息化,那最后呢,是服务体系这个机场搞起来了,需要飞行员吧,需要服务人员吧,还需要应急救援,飞机维修,乘务运营,这些也都是风口所在。
你看啊,这么一梳理,整条产业链的脉络就清晰起来了。那么这个就是本期视频的一个思维导图。当然啊,就是本期视频的这个信息密度啊,是相当的大,而且呢,内容也比较杂,可能啃起来会稍微费劲一点。如果大伙儿有专门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自行调转,那么接下来牧易就围绕着这四大部分来给大伙儿展开的讲一讲。首先是修机场和临时的起降点,这就是第一个风口。2024年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修建机场的规划,比如说安徽省和四川省到2027年都是要修建成20座通航机场,而内蒙古和湖北省更是要建成30多座。
全国一共有20多个省份都出台了规划。如果我们按照平均每个省份修建10座通航机场来毛算,那么到2027年,全国一共需要修建200多座通航机场。如果我们再按照平均每个机场3个亿的成本来算的话,这就是一个600亿的市场,分摊到机场设计规划和施工队的头上,就算是一笔不小的订单了。当然啊,这3个亿我不是拍脑袋乱喊的,比如说,我们从浙江省修建一些通航机场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来,A1类的机场,它的投资成本呢,通常是在3.5个亿到7个亿之间。
而规模小一点的A2类通航机场,它的投资成本呢,差不多是在两个亿左右。目前这个第一批的通航机场往往是要打出一些标杆效应的,通常是在一些核心的城市。所以我想啊,目前应该是以A1类机场居多的。因此呢,我们来估算一下,平均每。一个机场的投资成本大约是3个亿,那么除了机场作为交通枢纽以外,城市里面还需要修建大量的起降点,比如说高楼上面的一些停机坪,公园里面的无人机投放点等等。重庆市到2025年要修建起降点200个以上,而深圳市则是计划到2026年要生成1200个以上的起降点。
如果每个省份都需要修建200个起降点,那么全国就需要修建5万个以上的起降点。当然这个计算方法还是比较保守的,因为深圳一个市就需要1200个,而一个省呢,可能是有好几个发达城市的。所以我们如果大胆的去估计,平均每个省修建500个以上的起降点,那么全国就需要10万个以上的起降点,这些起降点啊,同样是一笔不小的经建开支。从过往的案例来看,大型的交通枢纽起降点投资成本在2000万到5000万一个左右,而中型的一些起降点投资成本要到1000万到2000万之间。
另外一些小型的跟无人机投放的起降点一般是在100万元以内。比如说以深圳市龙华区这个建设计划表来看,用来给美团投放无人机的起降点,像那种小区里面还有大厦的。一些小起样点大约是30万一个,而公园和街道这样大一点的起降点是80万一个。我们假设啊,在所有起降点里面啊,以小型为主,而大中型的起降点不多,平均成本算他200万一个。那么全国10万个以上的旗降点就是2000多个亿的市场规模。那么谁会接到这一波泼天的富贵呢?
一般来说,就是建筑设计咨询、规划和总包一类的公司,但是低空机场和起降点跟一般的建筑还有点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资质壁垒。目前国内的民航工程设计资质是很稀缺的,因此承包这类工程的大多数都是地方国企,比如说地方的设计院,或者说是国资委旗下的设计规划院。像国内发展低空的先锋,深圳市有很多的低空项目规划就是由深城礁和深水硅院来负责的,而江苏的低空项目很多是以苏胶科来负责的。像那些发展低空比较积极的地区,比如说深圳、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等,他们的基建工程承包商就很有可能会迎来业绩大幅增长。
那么,第一步,空中的码头搞定了。接着,我们来讲一下这个空中的航道,地面上的高速公路,水里面的运河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这个空中的航道我们应该怎么去开辟呢?这里啊,就需要上一点儿科技与狠活儿了。大伙儿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平时骑共享单车准备还车的时候,如果是停在非停车区域,它就会提醒你啊,请到停车区域去还车诶,他是怎么知道我们没有在停车区域的呢?这个就是电子围栏技术,早期的共享单车采用的都是机械锁,就是我们扫码就可以解锁,合上锁就还车了。
那很多人呢,就不管你是不是在规定的停车区域,反正只要把锁关上就完成了还车,这样就会出现非常多的乱停乱放的情况,不利于交通的管理。所以说现在的共享单车都不是采用那种机械锁了,而是换成了一个更智能化的模块,我们需要通过手机APP来换车,这个智能的模块搭载了北斗卫星导航和蓝牙信标以及射频识别的功能,就可以实现实时追踪单车的位置。在共享单车的后台系统中,会有一个数字化的城市镜像,对各个停放区域都做了圈定,并且把它设置为电子。
围栏,当用户需要停车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检测单车是否位于围栏内,如果没有停放到围栏内,就无法成功结束订单,或者会被收取调度费,这样的话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乱停乱放的问题。而且采用这个电子围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的调整范围,比如说早高峰的时候,地铁站门口可能是停满了共享单车,在地面上划定的范围根本就不够看。这个时候呢,电子围栏就可以扩大范围,在高峰时期给了更高的容忍度。那我们在空中很难真的去搞一个什么实体路径,所以说就需要用到这个电子围栏的技术。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在空中划定出虚拟的边界,为飞行器设计出一条专用的飞行路径,要实现这个电子围栏的效果,说白了就两个步骤,第一步把画出来,规定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第二步是对飞行器进行定位,看你走在正确的道上没有那么第一步这个路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我们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测绘,采集地理信息,然后3D建模,形成一个等比例的虚拟城市的克隆体,然后在这个虚拟城市里面,我们就可以。画出空中的航线了,相比于地面来说,在空中上啊,画这个交通线要更复杂一些,因为它是一个立体的空间,还需要分出层次。
比如说,深圳就把城市划分为三层,0~60米给到了物流无人机,60米到200米给的是载人航线,200米到300米给的是应急和警务的专用通道。同时呢,我们还需要画出哪些地方是禁飞区,比如说军事区域和民航机场的上空是不能走的。并且呢,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大量的传感器,不断的把真实的数据同步到这个虚拟的城市,这样就可以仿真模拟真实的情况,并且呢,对实时的交通进行监控。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规划飞行路径,模拟空中的交通情况,大幅来减少试错的成本。
第二步就是定位,我们在地面上可以通过车牌号识别这辆车的信息,然后呢,再通过监控和测速的设备就可以知道一辆车在以什么样的速度行驶,有没有违规。那么,在低空中,我们要如何去识别每一架飞行器的信息呢?这个就好比共享单车搭载的终端模块,飞行器也需要搭载一个用于定位的终端设备以及地面雷达。大系统的协作,我们国家要求每架无人机都必须搭载内置的rad模块,载人飞行器需要搭载ad sb模块。这两个模块呢,就相当于是飞行器的空中数字车牌,他们会通过无线电信号不停地向周围广播自己的身份、位置信息和飞行状态等等,让监管部门或者说这片空域的其他飞行器能够识别和追踪。
如果我们把空域比作一个巨大的聊天群,每一个飞行器都是群成员,那么他们搭载这个终端就好比是一个强制打卡工具。每秒钟在群里面发一条消息,告诉所有人自己的实时状态。啊,我是飞行器某某某,我目前在经度多少,纬度多少,在什么样的高度,以什么样的速度,正在开往哪个方向,凡是没有携带或者信号异常的飞行器都会被视为黑飞,会触发监管系统的自动报警。除了飞行器自身搭载的模块以外,通航机场和指挥中心还需要布置雷达来探测飞行器的位置信息,从过往的招标信息来看,机场雷达的采购价格通常是在1800万每套左右,而且还需要定期的维护升级。
每一次维。维护升级的价格啊,也很昂贵,基本上是从400多万到800多万不等。那么在低空航线开辟的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电子围栏的测绘传感器,飞行器搭载的rad模块和ad sb模块,以及地面指挥中心的雷达,这些呢,就属于是风口了。那么,在路修好了以后,想要到达目的地,我们还需要通信导航系统。地面上的导航呢,相对容易,因为我们可以沿着路来开。周围呢,有很多的参照物是分得清楚前后左右的。而低空跟海上是比较类似的,航海是在茫茫大海中,要把握方向就需要依靠罗盘北斗7星来辨认方位。
同时呢,还需要接受灯塔的摩尔斯电码以及港口的无线电的指挥,所以低空交通也是需要多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持的,包括地面的5g基站雷达和天上的卫星导航等等。那除了修建机场以外呢,这些通信设施就属于是低空经济中的另一大基建内容。我们先来讲一下5g基站,它在低空中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上期视频我们说过,低空飞行器和传统飞机在通信导航系统上有很大的区别。低空对于低延迟和高精度有新的要求。传统的飞机采用的是固定频段的无线电以及卫星通信,它的通信延迟呢通常是在50ms到500ms之间。
但是呢,这个延迟对于固定航线上飞行的飞机来说是无伤大雅的,这个就好比在沙漠里面,两个人隔着大老远。边喊话,因为距离远,所以说对方的声音听着有一点延迟。但是呢,由于沙漠里面比较空旷,没有其他的什么噪音干扰,所以说说话的声音你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的。而低空飞行器是在城市的上空飞行,城市的地形地貌复杂,存在大量的高楼建筑遮挡物,有各种各样的信号频段干扰,还有低空鸟群的飞行等等,属于是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噪音很多。
为了及时的应对城市的复杂情况,低空的通信延迟需要在20ms以内,这个时候用传统飞机的那一套通信系统就不合适了,就需要改用全城市覆盖的5g网络。我们可以把城市里面的5g基站看作是低空中的一个个交通岗哨,它可以把空管中心的指令以超低延迟传输给飞行器。比如说当两架无人机距离小于安全阈值的时候,或者说无人机靠近禁飞区域的时候,基站就可以直接触发紧急避让指令,起到一个临时的交通指挥调度的功能。现有的5g基站,它有一个缺点,就是它对空的覆盖范围呢非常有限,只有大概是150米左右。
而华为研发的。5 GA技术是5g技术的下一代眼镜,它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600米,而且呢可以实现更高频谱效率,更低延迟更广连接密度,刚好呢,就可以满足低空飞行器的需求。除了提供通信信号以外,现在的5g基站还搭载了很多传感器,可以把周围的环境信息也一并的发送给飞行器,帮助他们更加清晰的识别路况,比如说2024年深圳市开始把城市的路灯改造为智慧灯杆。在灯杆上面集成了5g基站,同时还部署了传感器和监控。像新闻公告、周围的环境温度、湿度、哪里有充电补给设备等等信息都可以实时的反馈给飞行器。
这种同时提供通信功能和感知功能的基站就叫做通感一体。在这一轮低空基站中,需要大量的5 GA通感一体基站,比如说深圳计划建成8万个5g基站,8000个5 GA基站,实现空域5g网络的全覆盖。那么第二个设施是卫星导航,5g基站主要是覆盖在城市的上空600米以下,甚至是150米以下的范围,那如果飞行器不在城市的上空飞行,或者说。飞行的高度超过了600米,那5g基站能给到的支持就比较弱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卫星导航。
他们呢,就相当于是太空中的基站。我们平时用的GPS定位导航系统,它的原理呢,其实就是太空中的卫星向我们的手机或者车载终端不停地发射电磁波。我们的终端呢,根据轨道卫星的位置参数以及电磁波反射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出我们所处的一个空间坐标,然后呢,我们再配上一张地图就可以实现实时的导航功能了。那我们传统使用的GPS导航卫星,它是在距离地球3.6万公里以上的静止轨道上,它发射过来的电磁波距离远,延迟高,精度相对较低,比如说,美国的GPS卫星,它的民用精度只能精确到5米,所以说,我们有的时候用导航觉得它非常的坑,是吧?
在现代的城市峡谷中,GPS的信号漂移可以达到30米,而低空飞行对导航的精度要求是很高的,因为涉及到避开障碍物、控制车距和避开鸟群等等需求。那么,要提高精度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在地面基站设置一个信号。增强系统,它可以实时计算卫星的信号误差,从而修正导航的精度。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北斗导航,它可以实现精度小于1米,而经过地面基站的修正以后,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诶,你看,5g基站还在C。第二个办法就是采用低轨卫星,因为它的轨道高度啊,相比于传统的卫星来说要近得多。
所以说,通信延迟更低,精度更高。不过,低轨卫星的缺点就是它的覆盖范围有限。以前的卫星呢,可能是一颗覆盖全球,而低轨卫星只能覆盖局部。这就好比我们拿相机拍人的时候,拿得远可以拍到全身,但是细节不够。怼着脸拍可以看到很多细节,但是呢,拍不清楚全身。所以,低轨卫星需要发射很多颗,形成星链或者星座,我们国家的千帆星座计划预计将发射12900多颗卫星,实现对地球的全域覆盖。从2024年开始进行批量发射,在2030年之前完成前10%的发射计划。
在2030年以后,平均每年发射1800颗低轨卫星。所以未来几年啊,这个低轨卫星的制造、发射和运营也都属于。门口当然了,这个信息化的设施不仅是服务于飞行器,它还需要服务于交管部门。比如说,如果路口没有红绿灯,那么行人和车辆都凭素质和走位来过马路,那肯定是很危险的。那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时候,如果没有交警的调度指挥,可能会堵得水泄不通。要实现交通的安全有序高效,还需要建立一套空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持。美国航天局在2013年提出了一个无人机交通管理的理念,简称U。
它的功能如这张图所示,在起飞前需要提供空域审批、飞行活动审批、飞行航线规划,在飞行中要提供飞行情报,并且对飞行器进行监视预警。各种异常情况,遇到冲突要协调,遇到违规的情况要进行处罚,在飞行结束之后呢,形成数据库,回溯分析飞行的路径、气象条件、设备状态等等数据生成飞行报告和优化建议。2020年,中国民航局主导建设了一个国家级无人机,以及低空飞行器的综合管理系统,简称U。除了美国那些功能以外,还要。负责给飞行器上牌,给驾驶员发驾照,监控飞行状态,查处违规驾驶等等。
其实呢,它就相当于是一个数字化的空中车管所和交警大队,再加上指挥中心目前也有很多公司啊,他给这些交通部门专门定制这种空管信息化这个业务呢,其实就好比前些年的那种智慧政务和智慧交通的外包业务。就在上个月呢,中国低空联盟开始启动了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大量的民航数据通信企业和空管信息化企业都参加了。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包括深圳的深成胶、江苏的苏胶科,以及传统的空管信息服务提供商莱斯信息、四川九州等等。
随着低空交管管制的需求增加,这一类业务呢也会大大的增加。那么,最后,基建除了上面那些偏硬件的设施以外,还有软性的服务体系。比如说,我们平时坐船的时候,有开船的吧,有乘务人员吧,有应急救援的吧,还有搞维修的吧。那么,这些呢,就是配套的产业链。大家看到前面那么多炫酷的飞行器车的视频,不知道有没有催生这样的念头。教练,我想开飞机,伴随着低空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关的人才培训也迎来了风口。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通航产业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离不开当时二战以后的基础设施。
一方面是大量的飞机产业和技术转为民用,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退役的飞行员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而我们看低空经济这一边啊,截止2023年,全球仅1200名持证的一维托驾驶员,而我们光深圳一个市估计都需要2000名驾驶员。飞行员的岗位缺口是非常大的,未来三五年可能是一维托飞行员的一个黄金就业窗口,岗位需求大,人才稀缺,待遇不错,而且还能享受在低空中驾驶飞行器的感觉。我们从网上了解来看啊,依维特飞行员的待遇比传统的民航飞行。
飞行员要低一些,采用的是底薪加业务提成的模式。比如说,底薪1万块钱,同时呢,根据跑的业务量来算提成,如果是夜间飞行,可能是300块钱每小时,如果是危险品运输,可能是500块钱每小时。有的飞行员呢,本身具有飞行器制造相关知识,参与到飞行器的飞行测试中,那么这个含金量将会更高。当然要获得一维托商用驾驶员的执照呢,并不容易,它的学习成本相当高。我让AI帮我整理了一下飞行执照,培训的一个成本差不多要花费25万到35万元,而且呢,对视力和身体素质是有要求的。
在培训的过程中,会有一项断电迫降的模拟,那你在空中突然断电,这个时候,你要靠旋翼和机翼滑翔来完成降落,这个就需要你有一颗大心脏和临危不乱的能力。为了鼓励更多人去成为低空飞行员,现在有很多城市都给了培训补贴,比如还是深圳,他给了考取执照,驾驶员最高补贴两万元,广州市给到的补贴是最高1.5万元。那么随着大量的人开始驾驶培训,那么飞行的驾校就成为了一个香饽。当然,这个产业的人才需求远远不止于飞行员。我们看一下一航智能、风飞航空、小鹏汇天这几个主流的一维特厂商的招聘信息,他们主要招的是飞控算法工程师、飞机设计工程师、航电工程师和气动工程师。
这些岗位的月薪呢,普遍过万。像飞控算法这样的岗位呢,薪酬普遍是两万以上。不过呢,他对学历的要求呢,是硕士以上。根据瑞士方达的就业报告,低空产业每年的招聘人数超过20万,岗位需求包括销售人员、调度员、运维人员、服务人员、飞机的制造和设计等等岗位。从各个城市低空人员的就业收入来看,目前北上深航四个城市的平均月薪在两万元以上,而其他三四线城市也可以达到1.5万元以上,这说明这个产业确实是有大量的人才缺口的。
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真正实现商业化,可能会每年带动数十万人的就业。那么到目前为止,相信你对机空机建产业链已经大致的掌握了,有哪些板块会受益,应该也有所了解。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首先是低空的码头修建通航机场。啊和临时起降点会有大量的咨询规划建设类的工程项目,各个地方的国企或者承包商就可能从中受益。第二个是低空的航道电子游览技术会刺激飞行器的D模块的雷达设备。第三个是空管信息化需要用到五感一体机站智慧灯感低轨卫星的支持。
同时呢,外包做空管信息系统的企业也可以从建设低空一张网的过程中受益。第四个是服务体系配套的服务人员、运维人员维修和应急等等岗位产生了大量的人才缺口。同时呢,低空培训也会成为一个风口。当然啊,由于篇幅有限,墨鱼这里呢仍然是挑重点来讲的,为的是让大家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清晰的理清楚这条产业链。如果有讲漏的地方,也欢迎大家在弹幕和评论区补充指正。
我们平时看一些博主在海外旅行的视频,他们在不同的岛国之间辗转的时候,经常会选择小飞机这种交通方式。这些地方的机场非常的小,一个机场可能就只有这么两三架飞机,每次只能载几个人。他们这个机场的条件啊,也很简陋,感觉就跟我们县城里面那种汽车客运站差不多。他们的管理方式呢,也是相当的随意,没有固定的航班,人齐了就走,甚至呢,有的地方机票还是手写的,像这种零零散散的小机场,专门用于低空中短途通勤的,就叫做通航机场。
这些国家岛与岛之间,因为陆地上的交通并不方便,所以说飞机成为了一种快捷的交通方式。同时呢,这些地方又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50来个人,这点流量根本支撑不起大型的机场,所以说,通航机场和小飞机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修建这样的通航机场,尤其是在地面交通不太方便的地区,构建一张低空交通网就可以大幅的提升通行效率。诶,那说到这个地形复杂,陆路交通又不是很方便的城市,你首先会想到谁呢。
对了,重。重庆,重庆的地面交通有多抽象,应该是不用我来多说了吧。大伙儿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复杂的地形,你开车去可能会很头疼,但是如果改用飞的这个交通效率增加了,可能不只是一点儿半点儿。所以说,2024年重庆推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行动方案,到2027年要新建多个通航机场,以及200个以上的临时起降点,实现低空飞行的县县通甚至是乡乡通。当然,不只是重庆,全国20多个省市都陆续发布了低空基建的方案。以2027年为节点,要形成通航产业的基础支撑体系。
我们可想而知啊,接下来这两年将会是低空产业的基建大年。围绕着修建机场以及低空的配套设施,很多行业的景气度将会大大的提高。哈喽大家好,我是摸鱼。上期视频我给大家拆解了低空飞行器的产业链,分析了随着飞行汽车的量产,哪些产业会迎来爆发。那么本期视频我们接着来讲低空基建的产业链,我会用20分钟简单清晰的帮你梳理在未来两年内,哪些环节可以在低空这轮风口中受益。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还请点赞投币支持一下,我们现在开始吧。
当然啊,这个低空的基建,它其实远远不止于修一个机场这么简单的。我们打开低空的产业链图谱,可以发现它相当的复杂,涉及到地面设施、空中设施、数据网络、交通管制、应急救援还有设施维护等等等等的,但是不用慌啊,大伙儿忘掉这个图,跟着我的思路走,就可以最简单清晰的搞懂这条产业链。我们把低空类比于船运,大伙儿可以脑补一下。如果我们想要开辟一条船运运河的路线,需要哪些基础设施呢?首先,我们需要码头,对吧?码头是一个一个船运的节点,而大一点的码头呢,其实就是港口,它就是交通的枢纽。
那么,低空的航线也是一样的啊。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公共机场,他们就类似于船运的港口,同时呢,有分散在城市各处的一些临时起降点。他们就好比船舶停靠的码头。那第二个设施呢,是运河。你想啊,你要有路才能走吧。所以说,水路就需要开凿运河。同样的,在地面上呢,需要修建高速公路。那空中怎么办呢?同样不是乱飞的,需要在空运中画出航线,只是说这个航线它可能不是实体的,而是用。信号和数字化手段来划出边界,分出层次。第三个是通信设施,比如说在开船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前面的水情天气怎么样,方不方便今天开船。
那开船以后呢,需要知道前面有没有暗礁,我们需要灯塔导航来寻找方向。那么低空也是类似的,我们需要知道天气的情况,需要有高精度的导航系统以及低延迟的通信系统,并且呢,在地面上和水上啊都是有交通规则的。比如说要有红绿灯监控测速等等设施来方便交通的管理和指挥调度。而低空也要利用通信设施,需要在这条航线上建立对应的空中交管系统。那么这一整套通信的设施,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空管信息化,那最后呢,是服务体系这个机场搞起来了,需要飞行员吧,需要服务人员吧,还需要应急救援,飞机维修,乘务运营,这些也都是风口所在。
你看啊,这么一梳理,整条产业链的脉络就清晰起来了。那么这个就是本期视频的一个思维导图。当然啊,就是本期视频的这个信息密度啊,是相当的大,而且呢,内容也比较杂,可能啃起来会稍微费劲一点。如果大伙儿有专门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自行调转,那么接下来牧易就围绕着这四大部分来给大伙儿展开的讲一讲。首先是修机场和临时的起降点,这就是第一个风口。2024年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修建机场的规划,比如说安徽省和四川省到2027年都是要修建成20座通航机场,而内蒙古和湖北省更是要建成30多座。
全国一共有20多个省份都出台了规划。如果我们按照平均每个省份修建10座通航机场来毛算,那么到2027年,全国一共需要修建200多座通航机场。如果我们再按照平均每个机场3个亿的成本来算的话,这就是一个600亿的市场,分摊到机场设计规划和施工队的头上,就算是一笔不小的订单了。当然啊,这3个亿我不是拍脑袋乱喊的,比如说,我们从浙江省修建一些通航机场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来,A1类的机场,它的投资成本呢,通常是在3.5个亿到7个亿之间。
而规模小一点的A2类通航机场,它的投资成本呢,差不多是在两个亿左右。目前这个第一批的通航机场往往是要打出一些标杆效应的,通常是在一些核心的城市。所以我想啊,目前应该是以A1类机场居多的。因此呢,我们来估算一下,平均每。一个机场的投资成本大约是3个亿,那么除了机场作为交通枢纽以外,城市里面还需要修建大量的起降点,比如说高楼上面的一些停机坪,公园里面的无人机投放点等等。重庆市到2025年要修建起降点200个以上,而深圳市则是计划到2026年要生成1200个以上的起降点。
如果每个省份都需要修建200个起降点,那么全国就需要修建5万个以上的起降点。当然这个计算方法还是比较保守的,因为深圳一个市就需要1200个,而一个省呢,可能是有好几个发达城市的。所以我们如果大胆的去估计,平均每个省修建500个以上的起降点,那么全国就需要10万个以上的起降点,这些起降点啊,同样是一笔不小的经建开支。从过往的案例来看,大型的交通枢纽起降点投资成本在2000万到5000万一个左右,而中型的一些起降点投资成本要到1000万到2000万之间。
另外一些小型的跟无人机投放的起降点一般是在100万元以内。比如说以深圳市龙华区这个建设计划表来看,用来给美团投放无人机的起降点,像那种小区里面还有大厦的。一些小起样点大约是30万一个,而公园和街道这样大一点的起降点是80万一个。我们假设啊,在所有起降点里面啊,以小型为主,而大中型的起降点不多,平均成本算他200万一个。那么全国10万个以上的旗降点就是2000多个亿的市场规模。那么谁会接到这一波泼天的富贵呢?
一般来说,就是建筑设计咨询、规划和总包一类的公司,但是低空机场和起降点跟一般的建筑还有点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资质壁垒。目前国内的民航工程设计资质是很稀缺的,因此承包这类工程的大多数都是地方国企,比如说地方的设计院,或者说是国资委旗下的设计规划院。像国内发展低空的先锋,深圳市有很多的低空项目规划就是由深城礁和深水硅院来负责的,而江苏的低空项目很多是以苏胶科来负责的。像那些发展低空比较积极的地区,比如说深圳、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等,他们的基建工程承包商就很有可能会迎来业绩大幅增长。
那么,第一步,空中的码头搞定了。接着,我们来讲一下这个空中的航道,地面上的高速公路,水里面的运河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这个空中的航道我们应该怎么去开辟呢?这里啊,就需要上一点儿科技与狠活儿了。大伙儿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平时骑共享单车准备还车的时候,如果是停在非停车区域,它就会提醒你啊,请到停车区域去还车诶,他是怎么知道我们没有在停车区域的呢?这个就是电子围栏技术,早期的共享单车采用的都是机械锁,就是我们扫码就可以解锁,合上锁就还车了。
那很多人呢,就不管你是不是在规定的停车区域,反正只要把锁关上就完成了还车,这样就会出现非常多的乱停乱放的情况,不利于交通的管理。所以说现在的共享单车都不是采用那种机械锁了,而是换成了一个更智能化的模块,我们需要通过手机APP来换车,这个智能的模块搭载了北斗卫星导航和蓝牙信标以及射频识别的功能,就可以实现实时追踪单车的位置。在共享单车的后台系统中,会有一个数字化的城市镜像,对各个停放区域都做了圈定,并且把它设置为电子。
围栏,当用户需要停车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检测单车是否位于围栏内,如果没有停放到围栏内,就无法成功结束订单,或者会被收取调度费,这样的话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乱停乱放的问题。而且采用这个电子围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的调整范围,比如说早高峰的时候,地铁站门口可能是停满了共享单车,在地面上划定的范围根本就不够看。这个时候呢,电子围栏就可以扩大范围,在高峰时期给了更高的容忍度。那我们在空中很难真的去搞一个什么实体路径,所以说就需要用到这个电子围栏的技术。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在空中划定出虚拟的边界,为飞行器设计出一条专用的飞行路径,要实现这个电子围栏的效果,说白了就两个步骤,第一步把画出来,规定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第二步是对飞行器进行定位,看你走在正确的道上没有那么第一步这个路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我们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测绘,采集地理信息,然后3D建模,形成一个等比例的虚拟城市的克隆体,然后在这个虚拟城市里面,我们就可以。画出空中的航线了,相比于地面来说,在空中上啊,画这个交通线要更复杂一些,因为它是一个立体的空间,还需要分出层次。
比如说,深圳就把城市划分为三层,0~60米给到了物流无人机,60米到200米给的是载人航线,200米到300米给的是应急和警务的专用通道。同时呢,我们还需要画出哪些地方是禁飞区,比如说军事区域和民航机场的上空是不能走的。并且呢,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大量的传感器,不断的把真实的数据同步到这个虚拟的城市,这样就可以仿真模拟真实的情况,并且呢,对实时的交通进行监控。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规划飞行路径,模拟空中的交通情况,大幅来减少试错的成本。
第二步就是定位,我们在地面上可以通过车牌号识别这辆车的信息,然后呢,再通过监控和测速的设备就可以知道一辆车在以什么样的速度行驶,有没有违规。那么,在低空中,我们要如何去识别每一架飞行器的信息呢?这个就好比共享单车搭载的终端模块,飞行器也需要搭载一个用于定位的终端设备以及地面雷达。大系统的协作,我们国家要求每架无人机都必须搭载内置的rad模块,载人飞行器需要搭载ad sb模块。这两个模块呢,就相当于是飞行器的空中数字车牌,他们会通过无线电信号不停地向周围广播自己的身份、位置信息和飞行状态等等,让监管部门或者说这片空域的其他飞行器能够识别和追踪。
如果我们把空域比作一个巨大的聊天群,每一个飞行器都是群成员,那么他们搭载这个终端就好比是一个强制打卡工具。每秒钟在群里面发一条消息,告诉所有人自己的实时状态。啊,我是飞行器某某某,我目前在经度多少,纬度多少,在什么样的高度,以什么样的速度,正在开往哪个方向,凡是没有携带或者信号异常的飞行器都会被视为黑飞,会触发监管系统的自动报警。除了飞行器自身搭载的模块以外,通航机场和指挥中心还需要布置雷达来探测飞行器的位置信息,从过往的招标信息来看,机场雷达的采购价格通常是在1800万每套左右,而且还需要定期的维护升级。
每一次维。维护升级的价格啊,也很昂贵,基本上是从400多万到800多万不等。那么在低空航线开辟的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电子围栏的测绘传感器,飞行器搭载的rad模块和ad sb模块,以及地面指挥中心的雷达,这些呢,就属于是风口了。那么,在路修好了以后,想要到达目的地,我们还需要通信导航系统。地面上的导航呢,相对容易,因为我们可以沿着路来开。周围呢,有很多的参照物是分得清楚前后左右的。而低空跟海上是比较类似的,航海是在茫茫大海中,要把握方向就需要依靠罗盘北斗7星来辨认方位。
同时呢,还需要接受灯塔的摩尔斯电码以及港口的无线电的指挥,所以低空交通也是需要多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持的,包括地面的5g基站雷达和天上的卫星导航等等。那除了修建机场以外呢,这些通信设施就属于是低空经济中的另一大基建内容。我们先来讲一下5g基站,它在低空中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上期视频我们说过,低空飞行器和传统飞机在通信导航系统上有很大的区别。低空对于低延迟和高精度有新的要求。传统的飞机采用的是固定频段的无线电以及卫星通信,它的通信延迟呢通常是在50ms到500ms之间。
但是呢,这个延迟对于固定航线上飞行的飞机来说是无伤大雅的,这个就好比在沙漠里面,两个人隔着大老远。边喊话,因为距离远,所以说对方的声音听着有一点延迟。但是呢,由于沙漠里面比较空旷,没有其他的什么噪音干扰,所以说说话的声音你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的。而低空飞行器是在城市的上空飞行,城市的地形地貌复杂,存在大量的高楼建筑遮挡物,有各种各样的信号频段干扰,还有低空鸟群的飞行等等,属于是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噪音很多。
为了及时的应对城市的复杂情况,低空的通信延迟需要在20ms以内,这个时候用传统飞机的那一套通信系统就不合适了,就需要改用全城市覆盖的5g网络。我们可以把城市里面的5g基站看作是低空中的一个个交通岗哨,它可以把空管中心的指令以超低延迟传输给飞行器。比如说当两架无人机距离小于安全阈值的时候,或者说无人机靠近禁飞区域的时候,基站就可以直接触发紧急避让指令,起到一个临时的交通指挥调度的功能。现有的5g基站,它有一个缺点,就是它对空的覆盖范围呢非常有限,只有大概是150米左右。
而华为研发的。5 GA技术是5g技术的下一代眼镜,它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600米,而且呢可以实现更高频谱效率,更低延迟更广连接密度,刚好呢,就可以满足低空飞行器的需求。除了提供通信信号以外,现在的5g基站还搭载了很多传感器,可以把周围的环境信息也一并的发送给飞行器,帮助他们更加清晰的识别路况,比如说2024年深圳市开始把城市的路灯改造为智慧灯杆。在灯杆上面集成了5g基站,同时还部署了传感器和监控。像新闻公告、周围的环境温度、湿度、哪里有充电补给设备等等信息都可以实时的反馈给飞行器。
这种同时提供通信功能和感知功能的基站就叫做通感一体。在这一轮低空基站中,需要大量的5 GA通感一体基站,比如说深圳计划建成8万个5g基站,8000个5 GA基站,实现空域5g网络的全覆盖。那么第二个设施是卫星导航,5g基站主要是覆盖在城市的上空600米以下,甚至是150米以下的范围,那如果飞行器不在城市的上空飞行,或者说。飞行的高度超过了600米,那5g基站能给到的支持就比较弱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卫星导航。
他们呢,就相当于是太空中的基站。我们平时用的GPS定位导航系统,它的原理呢,其实就是太空中的卫星向我们的手机或者车载终端不停地发射电磁波。我们的终端呢,根据轨道卫星的位置参数以及电磁波反射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出我们所处的一个空间坐标,然后呢,我们再配上一张地图就可以实现实时的导航功能了。那我们传统使用的GPS导航卫星,它是在距离地球3.6万公里以上的静止轨道上,它发射过来的电磁波距离远,延迟高,精度相对较低,比如说,美国的GPS卫星,它的民用精度只能精确到5米,所以说,我们有的时候用导航觉得它非常的坑,是吧?
在现代的城市峡谷中,GPS的信号漂移可以达到30米,而低空飞行对导航的精度要求是很高的,因为涉及到避开障碍物、控制车距和避开鸟群等等需求。那么,要提高精度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在地面基站设置一个信号。增强系统,它可以实时计算卫星的信号误差,从而修正导航的精度。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北斗导航,它可以实现精度小于1米,而经过地面基站的修正以后,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诶,你看,5g基站还在C。第二个办法就是采用低轨卫星,因为它的轨道高度啊,相比于传统的卫星来说要近得多。
所以说,通信延迟更低,精度更高。不过,低轨卫星的缺点就是它的覆盖范围有限。以前的卫星呢,可能是一颗覆盖全球,而低轨卫星只能覆盖局部。这就好比我们拿相机拍人的时候,拿得远可以拍到全身,但是细节不够。怼着脸拍可以看到很多细节,但是呢,拍不清楚全身。所以,低轨卫星需要发射很多颗,形成星链或者星座,我们国家的千帆星座计划预计将发射12900多颗卫星,实现对地球的全域覆盖。从2024年开始进行批量发射,在2030年之前完成前10%的发射计划。
在2030年以后,平均每年发射1800颗低轨卫星。所以未来几年啊,这个低轨卫星的制造、发射和运营也都属于。门口当然了,这个信息化的设施不仅是服务于飞行器,它还需要服务于交管部门。比如说,如果路口没有红绿灯,那么行人和车辆都凭素质和走位来过马路,那肯定是很危险的。那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时候,如果没有交警的调度指挥,可能会堵得水泄不通。要实现交通的安全有序高效,还需要建立一套空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持。美国航天局在2013年提出了一个无人机交通管理的理念,简称U。
它的功能如这张图所示,在起飞前需要提供空域审批、飞行活动审批、飞行航线规划,在飞行中要提供飞行情报,并且对飞行器进行监视预警。各种异常情况,遇到冲突要协调,遇到违规的情况要进行处罚,在飞行结束之后呢,形成数据库,回溯分析飞行的路径、气象条件、设备状态等等数据生成飞行报告和优化建议。2020年,中国民航局主导建设了一个国家级无人机,以及低空飞行器的综合管理系统,简称U。除了美国那些功能以外,还要。负责给飞行器上牌,给驾驶员发驾照,监控飞行状态,查处违规驾驶等等。
其实呢,它就相当于是一个数字化的空中车管所和交警大队,再加上指挥中心目前也有很多公司啊,他给这些交通部门专门定制这种空管信息化这个业务呢,其实就好比前些年的那种智慧政务和智慧交通的外包业务。就在上个月呢,中国低空联盟开始启动了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大量的民航数据通信企业和空管信息化企业都参加了。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包括深圳的深成胶、江苏的苏胶科,以及传统的空管信息服务提供商莱斯信息、四川九州等等。
随着低空交管管制的需求增加,这一类业务呢也会大大的增加。那么,最后,基建除了上面那些偏硬件的设施以外,还有软性的服务体系。比如说,我们平时坐船的时候,有开船的吧,有乘务人员吧,有应急救援的吧,还有搞维修的吧。那么,这些呢,就是配套的产业链。大家看到前面那么多炫酷的飞行器车的视频,不知道有没有催生这样的念头。教练,我想开飞机,伴随着低空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关的人才培训也迎来了风口。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通航产业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离不开当时二战以后的基础设施。
一方面是大量的飞机产业和技术转为民用,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退役的飞行员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而我们看低空经济这一边啊,截止2023年,全球仅1200名持证的一维托驾驶员,而我们光深圳一个市估计都需要2000名驾驶员。飞行员的岗位缺口是非常大的,未来三五年可能是一维托飞行员的一个黄金就业窗口,岗位需求大,人才稀缺,待遇不错,而且还能享受在低空中驾驶飞行器的感觉。我们从网上了解来看啊,依维特飞行员的待遇比传统的民航飞行。
飞行员要低一些,采用的是底薪加业务提成的模式。比如说,底薪1万块钱,同时呢,根据跑的业务量来算提成,如果是夜间飞行,可能是300块钱每小时,如果是危险品运输,可能是500块钱每小时。有的飞行员呢,本身具有飞行器制造相关知识,参与到飞行器的飞行测试中,那么这个含金量将会更高。当然要获得一维托商用驾驶员的执照呢,并不容易,它的学习成本相当高。我让AI帮我整理了一下飞行执照,培训的一个成本差不多要花费25万到35万元,而且呢,对视力和身体素质是有要求的。
在培训的过程中,会有一项断电迫降的模拟,那你在空中突然断电,这个时候,你要靠旋翼和机翼滑翔来完成降落,这个就需要你有一颗大心脏和临危不乱的能力。为了鼓励更多人去成为低空飞行员,现在有很多城市都给了培训补贴,比如还是深圳,他给了考取执照,驾驶员最高补贴两万元,广州市给到的补贴是最高1.5万元。那么随着大量的人开始驾驶培训,那么飞行的驾校就成为了一个香饽。当然,这个产业的人才需求远远不止于飞行员。我们看一下一航智能、风飞航空、小鹏汇天这几个主流的一维特厂商的招聘信息,他们主要招的是飞控算法工程师、飞机设计工程师、航电工程师和气动工程师。
这些岗位的月薪呢,普遍过万。像飞控算法这样的岗位呢,薪酬普遍是两万以上。不过呢,他对学历的要求呢,是硕士以上。根据瑞士方达的就业报告,低空产业每年的招聘人数超过20万,岗位需求包括销售人员、调度员、运维人员、服务人员、飞机的制造和设计等等岗位。从各个城市低空人员的就业收入来看,目前北上深航四个城市的平均月薪在两万元以上,而其他三四线城市也可以达到1.5万元以上,这说明这个产业确实是有大量的人才缺口的。
未来随着低空经济真正实现商业化,可能会每年带动数十万人的就业。那么到目前为止,相信你对机空机建产业链已经大致的掌握了,有哪些板块会受益,应该也有所了解。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首先是低空的码头修建通航机场。啊和临时起降点会有大量的咨询规划建设类的工程项目,各个地方的国企或者承包商就可能从中受益。第二个是低空的航道电子游览技术会刺激飞行器的D模块的雷达设备。第三个是空管信息化需要用到五感一体机站智慧灯感低轨卫星的支持。
同时呢,外包做空管信息系统的企业也可以从建设低空一张网的过程中受益。第四个是服务体系配套的服务人员、运维人员维修和应急等等岗位产生了大量的人才缺口。同时呢,低空培训也会成为一个风口。当然啊,由于篇幅有限,墨鱼这里呢仍然是挑重点来讲的,为的是让大家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清晰的理清楚这条产业链。如果有讲漏的地方,也欢迎大家在弹幕和评论区补充指正。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或其他事宜,请联系本站邮箱。



